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孩子总莫名其妙发脾气?

高志文 drpei 2023-10-13

身为父母,我们会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会为他们的一些问题感到头疼。


其中,让很多父母感到头疼问题是:孩子的的脾气问题,平时可爱如天使的宝宝,一旦脾气上来,真的是秒变小恶魔呀!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面对发脾气的宝宝,怎么才能正确应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了解下宝宝的脾气问题。(文末可参与免费领情绪绘本活动



一、任何孩子都会发脾气——你孩子不是个例!
孩子在幼儿期和学龄前(1-6岁)发脾气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孩子不同,发脾气的形式、频率也是非常不同的。孩子的发脾气可以是小声的哭泣,也可能是尖叫大喊,有可能是踢打咬推,更有可能是离家出走。
所以,你有很大的几率会看到自家或别家的孩子不论场合地出现哭闹、尖叫、四肢僵硬、背部隆起、乱踢、跌落、乱动或跑开的行为。
有些情况下孩子还可能在发脾气时会出现屏住呼吸、呕吐的行为、甚至砸东西或有挑衅行为。
这些发脾气的行为没有性别的区分,唯一的区别就是孩子发脾气的频率了。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发脾气呢?
发脾气是孩子成长发育的一部分,这是孩子们情绪上遇到困难的表达方式。
孩子们在1-3岁间发脾气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2岁左右。这是因为小孩子在这个年龄刚刚开始学习社交技能和情绪控制技能,他们还没有学会合适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强烈的情绪需求。
这一阶段中的孩子发脾气,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累了、饿了或者不舒服了。
当他们的需求,比如喜欢的玩具、零食或者想要亲近父母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崩溃。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慢慢学会控制情绪. 
同时,这阶段的孩子开始想要更多自由,但又害怕和父母或祖父母、照顾人分开。
他们发现自己有能力改变身边事物运作的规律(儿童:“我能自己做”“我想要这个冰激凌”),但这个能力不被认可或满足(父母:“宝宝还太小了呀,妈妈帮宝宝呀”“冰激凌太凉啦,会肚子痛的”)

所以发脾气是幼童表达和控制其情感的方法之一,也是他们试图了解或改变他们周边所发生事情的方法之一。
大一点的孩子也会发脾气,这可能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更恰当的方法来表达或控制自己的情感,或者有些孩子本身自我调节能力的起步和发育要比其他孩子晚一些,我们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是独特的进程,不能一视同仁。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还有可能有其他的因素来增加他们发脾气的机会,比如:
  • 性格——这影响到孩子对“沮丧事件”的反应有多快和多强烈,容易生气的孩子更有可能发脾气。 
  • 紧张、饥饿、累和过分的刺激——这些因素会增加孩子对他们自身的言语表达、控制情绪和行为的难度。 
  • 孩子无法应付的情况——比如,一个学步期孩子可能接受不了其他的孩子拿走他的玩具。 
  • 强烈的情绪——担心、害怕、羞耻和愤怒会把孩子压垮。


二、作为家长的我们怎么来应对宝宝的发脾气呢?

1.干预手段


首先,我们需要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机会。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明白:预防要比干预简单。
我们可以运用一下几个idea来减少孩子爆发的几率:

  • 给与孩子更多的正面教育

更多地奖励孩子正面的、好的行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关于正向教育的策略,有疑问的家长们可以了解一下。)

  • 给与幼童一定限制的选择权

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比如:“宝宝想要橙汁还是苹果汁呀?”“宝宝准备洗澡前还是洗澡后刷牙呢?”(其实,果汁和刷牙都是必须选项,但宝宝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种类和时间)。
同理,家长们也不必一次性地给孩子很多的玩具或选择。一定范围内的控制,会减少孩子的纠结时间。

  • 分散注意力

小孩子的注意力还比较有限,所以我们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到其他的方面。
比如引导孩子玩新的玩具以便替换破掉的玩具,带孩子去其他地方,以便远离当前的环境。

  • 了解孩子的局限性,识别孩子发脾气的诱因

累、饥饿和过分的刺激会增加孩子发脾气的机会。
比如,如果我们家长注意到在购物时孩子经常或有可能会发脾气,那们就可以通过提前做安排或变换环境来避免孩子发脾气的机会,比如让孩子睡一小觉或吃点东西后再去购物可能会轻松点。

  • 跟踪孩子的情绪变化

如果我们家长能及时知道孩子的感受,就有可能察觉他们的情绪是否要出现大的起伏。
我们可以向孩子详细解释正在发生的事,以便帮助孩子控制强烈的情感,或者还可以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 和孩子谈情绪问题

当孩子控制不住情绪时,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原因。
比如可以问孩子“你为什么扔玩具呀?是因为你觉得它不好用啦?有没有其他的做法来发泄你的脾气呀?”


2.应对手段
当然,不管我们家长怎样预防,孩子发脾气还是不能避免的。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小技巧来应对:

  • 我们需要保持镇静或装出镇静的样子

我们家长要提醒自己——我现在的任务是疏导和帮助我家的宝贝平稳下来,如果我自己也生气,那么我们两个人要应付的局面会更加困难。
所以,家长不能生气,需要的话可以给自己一点时间,讲话的语调一定要保持平静和平稳,行动要有目的而且要缓慢,这样还可以在无形中给与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

  • 认同孩子的强烈情绪,并陪着孩子让脾气发出来

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们在纠结,或者崩溃,非常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抚慰。
和孩子呆在一起,让孩子知道你就在身边,不要和孩子讲理或转移他的注意力,开始发脾气了才这么做已经晚了。
比如:“冰淇淋从筒里掉出来真让人生气,对吗?”这有助于防止行为失控而且给孩子一个机会重新调节他的情绪。

  • 针对发脾气的原因进行疏导或管教

即便是同一个孩子,每次发脾气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疏导或管教:
(1)如果孩子发脾气是因为饿了或累了,家长则需要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
(2)如果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想要什么超乎需求或不必要的东西,或者不断的寻求家长的注意力,我们家长需要冷静的拒接,不需要在这时进行长时间的说教或解释,并进行下一项活动。
(3)如果孩子拒绝听从家长的指令,我们需要使用我们的判断力并作出合乎情理的反应。比如如果孩子拒绝从浴缸里出来,把塞子拿掉可能比把孩子拎出来要来的安全。
(4)如果孩子有重复进行危险的举动,并不顾家长的劝阻,我们可以抱住孩子几分钟,以限制他们的行为(针对小孩子),或者让孩子回屋反省(针对大点的孩子)



三、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额外注意
  • 态度一定要前后一致且平静

如果孩子发脾气时我们有时给他东西、有时不给,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保证我们不会在不经意间鼓励发脾气这种行为。
比如,如果孩子因为你不同意给他买糖而发脾气、随后你买了糖,这就是对发脾气的奖励。孩子发脾气时大声冲他喊叫或求他也是一种奖励,因为孩子得到了你的注意。

  • 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改变需要时间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无法直接控制孩子的情绪或行为,我们只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并引导孩子的行为,这样今后孩子发脾气的机会要小些。
并且,孩子还有很长一段成长的道路要走,发展和练习自我调节技能是一项终身任务。

  • 注意不要有孩子故意发脾气或故意气你的想法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不会故意发脾气,他们只是养成了坏习惯,或者现在还没有应付这种状况的技能。 

  • 保持乐观

我们需要保持自我的乐观和幽默感,但不要嘲笑孩子发脾气,否则这是在用我们的注意力来奖励孩子,甚至会进一步激怒孩子,因为孩子会觉得你在嘲笑他。
如果其他人对我们白眼(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不要管他们,他们要么从未有过孩子,要么很久以前家里有过幼童,他们早就忘了是怎么回事。

最后,孩子发完脾气且状态稳定后,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宝宝自己就平静下来啦,妈妈喜欢你!”
其实,孩子在发完脾气后都会意识到自己不那么可爱啦,这时候,家长们的一个抱抱或亲亲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还是被无条件的被爱着的,对孩子的安全感非常重要。


最后的最后,家长请一定保证孩子的睡眠,缺乏睡眠的孩子更容易被刺激、发怒,更容易有极端行为,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发脾气的行为。
总之,作为家长的我们要记住:所有的孩子都会发脾气,孩子发脾气的次数不是判断我们作为合格家长的标准,怎样针对孩子发脾气作出合适的应对才是最重要的哦!
毕竟,我们也是人,从错误中学习是成为合格家长的必要过程。
路长且阻,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养育一个高敏感、高需求的孩子,可能家长会感到吃力,如何才能省心呢?怡禾曾推过相关课程,可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本文首发于「怡禾心理」公众号)


参考资料

1.Lauren M. O'Donnell (PsyD): Temper Tantrums (June 2018).https://kidshealth.org/en/parents/tantrums.html

2.Raising Children Network: Tantrums: why they happen and how to respond.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toddlers/behaviour/crying-tantrums/tantrums


相关阅读你的孩子仅仅只是爱发脾气吗?
‍执拗的孩子挑战父母的底线,该如何应对?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引导孩子对情绪进行自我调整,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是角色扮演,扮演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轮换,让孩子更直观理解不同情绪所对应的表情、语气、以及言行。
针对情绪管理中的愤怒管理,「怡禾心理」给大家带来了一本能表达孩子心声的绘本《请不要生气》
今天参与活动,可以免费领取,先领先得,领完即止。



参与活动的方法:
  • 【已经关注怡禾心理的】用户扫描海报二维码、回复关键词 “邀请有礼”,即可获取活动规则和专属助力海报;
  • 【未关注怡禾心理的】用户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参加,无需回复关键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